本模板由短文学出品,请您保留底部链接信息,我们对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 散文精选 > 优美散文 > 文章内容

冷露斜阳踏清秋

作者: 慕宇轩 来源: 网络转帖 时间: 2011-11-20 阅读: 在线投稿

秋,匆匆的迎来了这一季最后的节气——霜降。今年的秋天,说它来得快一点也不为过,似乎是也学起了那怕人的春姑娘,刚刚揭下面纱初展芳容不久便要草草地收了妆束,径直朝那凛冽的冷冬奔往。印象里,北国的秋天应是那粗犷的汉子,是那漂泊天涯的浪子,多的是潇洒和大气,然而今年的秋天却格外的吝啬了些,先是从浓稠的绿杨阴里探出脑袋,静得无人知晓是秋来了,及至碧云天,黄叶地,西风紧的时候,他又急性的收了场。前前后后都太过短暂,秋的味道总让人尝不够。

此年,我们高三整体迁了校区。学校图的是那里阔别县城中心安逸的环境,就在离原校不足五百米的地方有一处院落,这里原本是学校的旧址,曾一度被一所初中租为校园。前年夏天,他们统统搬到了城西新区,而这也便空了出来。今年初秋,校里雇了车子,调兵遣将地把那些桌椅板凳之类来了个整体位移。不必说,这里的设施是陈旧的,四合院似的布局,正东是一座三层高的教学楼,因年代久远,白的墙壁开始斑驳,对面是一座矮矮的食堂,南北两侧则是宿舍,也都是平房的。

城里是难得品秋的最佳场所,但是这里的老旧恰好可以为秋天荒凉增色添味。

清早起来,天气竟是一日黑似一日,到了十月中旬,正是冷意十足的时候。周日是没有早操的,但也要赶个大早起来,为的就是一睹这晨间的秋色。

撩开窗帘,外面弥散着一层薄薄的青烟,带着料峭的冷意与悠远的天际交融在一起。宿舍门前长着一排垂柳,天天早晨,都会被凌霜所打,涂上一层毛茸茸的银粉。倘或夜间的温度略高一些,越日一早便有滴滴水珠凝在柳尖上,微风过境处便滚落下来,溅成碎玉。红砖砌成的地上照例会展上一层凋零的柳叶,而余下的那些竟愈发显得苍翠了。

孔子曰:“岁冷,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这句话固然是不错的,但也并不是只有松柏才具备坚韧的气节,我说,世间万种草木皆有,至少都曾有过。不信你看这一列垂柳,西风乍到时,它并非一朝萎靡,也曾挣扎着渴求绿意永恒,但终究是没有耐得住冷霜烈风的考验,在某个夜阑人静的时候,它便会灰溜溜地脱往夏裳。做人正是如此,能坚守住信仰的势必飞上枝头化凤凰,中途丢掉信仰的只能是零落成泥碾作尘。话虽如此说,可正因这种葱茏与衰败,坚守与丢弃才成就乐世间如戏剧般出色,似迷途般险象环生,如若都成了一个样,那妍媸妍媸便没有了区分和陪衬,世界也显得乏味了,竟成了静止的走马灯。

这秋日自然是有它可人之处的。早上起来,我喜欢从这排柳树下走过,我有着高高的个子,脑袋恰好可以触碰到那些微凉的纤枝,脚底下踏着那些谢了的残叶,窸窣作响,能感到有隐隐的触觉。周遭是静静的,随时可以看见有着校装的学生在校园的一隅捧卷苦读的身影。或默记英文单词,或将古诗文词念得抑扬抑扬。

校园的地势较低,南面那栋宿舍的后上方边有一条公路,今年年初新修的,笔挺的一条。或者这里阔别县城中心,虽说是公路,但白进夜夜却少有人走过。唯有在清晨的时候,这才是最热闹的,有菜贩子推着那种叫“倒骑驴”的车子叫卖,秋菠菜、大萝卜、老冬瓜,还有肥硕的土豆;也有卖水果的,红红的枣子,黄灿灿的鸭梨,散发着微香的橘柚之类。

每逢周日,我都会在这转上一圈,即便是什么也不买。有时候会遇见卖煮玉米的,烤红薯的,炸香肠的,他们推着车子四下走动,用各自的香味将市井染香十里。肚子饿了,就往四周的饭馆里点一碗牛肉面,假如囊中充裕,那就再来一个卤蛋,最是舒服的时候。一个人能坐在那里竟也能大快朵颐,吃得汗意涔涔,不亦乐乎。

半个时辰后,天的东方会劈开一条缝,露出鱼肚白,缝渐大,光也渐强,最后便是晨光明媚了。然而我还是喜欢晌午的秋阳,将自己关在宿舍里,拉开窗帘,伏在写字台上,趁着热烘烘的光线,一睡便懒得起来。

这便是城里的秋了,我虽不喜喧闹,但此刻的早街尽是人们为了生计而忙忙碌碌的身影。他们中有的戴着口罩,有的匝着围巾,有的穿着风衣,手里提着篮子踏着清晨渐逝的余雾轻快地往回走,仿佛前面就是令人神往的天堂。我想那儿应是一家人围坐在一起等待他(她)回来晨餐时的祥和美好。

上个月末,我放假回家,发觉乡下的秋似乎比城里的更浓,更重,更正。到家的时候已近黄昏,抬首看往,远山的轮廓在夕阳下显得尤为分明,天边那龙飞凤舞的群峰棱角清楚地分割着红黄蓝紫的苍穹,时而有驯鸽飞过,在半空中划出一弯美丽的弧。半山坡上那一片像枫而又不是枫的树——人们叫它橡树,已然红透,火似的燃烧着,这恐怕是梵高也画不出的神韵。

我站在门前的石桥边,猛然发现桥下的一带溪水似乎清瘦了些许,有个擅长写对联的老者说:“那是教秋风吹皱了!”句尾的那个“啦”字拖得很长,像京戏中须生的念白。此时的溪涧已经疲惫了一夏的喧闹,开始退隐了,河底泛白的岩石***露出来,峥嵘古怪。另一边的静水里是一群鸳鸯鸭依旧乐不思蜀地嬉戏着,将一汪碧水勾画出一弧弧颠倒的扇形。不时有鸭子仰天发出几声呷呷啼声,更渲染了秋日的清冷。

晚饭时分,母亲站在堂屋门口喊我:“儿子,吃饭吧!”固然简短,却让人的心窝热热的,我应了一声便回屋了。那晚,一家人围坐在一起吃火锅。地中心放了一张梨木方桌,电火锅里的水被烧得翻花,又有新鲜的茼蒿,嫩嫩的豆腐,薄薄的羊肉、筋道的木耳之属围其左右。薄薄的水汽夹杂着浓浓的菜香从锅里升腾出来,嗅上一嗅便开了胃口。

这样的时节,乍冷乍热的清秋,最应该吃的就是火锅了,吃好吃坏时无关紧要的,单凭那热乎乎的气氛就足以热透人心,驱走冷意。

自古以来,秋日的荒凉总引起人的悲伤,可有谁知道,它的萧瑟又何尝不是一种另样的美。唐代诗人李商隐着《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中便有一句“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说的正是这个理了。

秋所带来的不仅是如画的风景,还衬托出一幅幅布满人情味的画面,秋带来到了冷意,却也孕育了温情。人世间有些场景唯有嵌在秋天里才显得更加别致。

夜晚的时候,窗外一片沉静,凉月如眉,漫天的星辰抖落着银光,看久了便能勾起人的睡意。我窝在火炕上,眯起双眼,静待那一缕盘旋升起的醉梦。可今年的秋到底是短了些,假如可以,我也要像郁达夫一样,用生命的三分之二往换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来品这大好秋色。

上一篇:春有几重? 下一篇:粪土当年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