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情思
“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中秋吃月饼赏月是一直流行的习俗。早在半个月之前,大街小巷便多了很多销售月饼与灯笼的地方,充沛了团圆与喜庆的气氛。
今天,中秋佳节终于姗姗而来。
吃罢晚饭,带着小朋友出门赏月。嫦娥仙子今天足够赏脸,又大大圆的挂在中天,听说以往都是“十五的月亮十六圆”,今年难得的在中秋当天就达到了最圆。
我问小朋友看见月亮里有什么,她回答“什么也没看见,就看见一个圆圆的月亮”。可是,在我们小时候,我们可是“看”见了月亮里有嫦娥仙子,有吴刚,有玉兔,生动传神着呢,那都是老人一代代地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我们固然小时候听多了此类传说,可要再兜售给她们这一代还真有点难度。也许到了他们这一代,那些优美的神话、传说会慢慢地减少,甚至消失。
看不懂月亮里的神话传说,小朋友干脆提着她的小灯笼四处逛往了。那是一个漂亮的纸灯笼,里面点着小烛炬,小小身影提着小小灯笼,像个荧火虫似的游走在广场上。也许,中秋节对于她而言,只是多了一天假期,还可以吃到美味的月饼。
可是,对于客居异乡的我来说,中秋节还有更浓郁的思乡情结在里面。不知道这轮多情的满月,承载了多少牵挂和思念,勾起了多少乡愁和情思。
远看着天上的明月,思绪慢慢地飞到了千里之外的家乡,回忆起小时候在家过中秋的场景——
那是不亚于春节的一个重大节日。鸡鸭鱼肉是必不可少的,还有月饼和芋头,只可惜至今都没弄清楚中秋吃芋头是何寓意。等把东西全部预备好,就把桌椅搬到场院里,或一家,或三五几家,聚在一起,悠然地边吃饭边赏月,边讨论收获、年景之类。印象中是要敬月光菩萨的,祈求保佑五谷丰登、身体康健之类。老人们忙着讲那个讲了不知几十遍的神话故事,而小孩子的心思早不在这上面,心里惦记着的是什么时候可以吃月饼,什么时候可以玩灯笼。
记忆中的月饼是最好吃的,芝麻馅,豆沙馅,包装简单,外观朴素,咬一口,满嘴留香,这香味儿一直留到了现在,以至于觉得现时的各种月饼都不好吃,又甜又腻。曾经满大街往找寻儿时的芝麻月饼,却遍寻不着,难道那只是时代的特定产物?如今的月饼做工越来越精致,包装越来越奢华,价格也越来越昂贵,但我却再也找不到记忆中的那种齿颊留香的美好感觉了。
至于灯笼,则是纯手工制作,用柚子皮或桔子皮制成,里面点一支红烛炬,俗称“桔灯”。柚子也是中秋节必备的食品,取出柚子肉后,再把四片柚子皮用线扎起来,里面点上一支红烛炬,一群小伙伴就提着自制灯笼四处游玩了,那种野趣估计是现在的小朋友们享受不到的。大家在一起比谁灯笼大,谁的灯笼圆,谁的灯笼更亮,叽叽喳喳,好不热闹。
逛了一圈回来,大人们还在慢条斯理地聊着天,小朋友们吃完月饼,歪在大人怀里,听着老人的神话故事,在月亮清辉的笼罩中,慢慢地沉进了甜甜的梦乡,也许就梦到嫦娥、玉兔了……
客居异乡十来年,看乡、思乡情绪日益浓厚。其中缘由大概一句话可以概括:月是故乡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