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模板由短文学出品,请您保留底部链接信息,我们对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 心情日记 > 心情日志 > 文章内容

>立春节感怀

作者: 迷失站长 来源: 网络转帖 时间: 2011-11-26 阅读: 在线投稿

  今天(2月4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立春”既是一个古老的节气,也是一个重大的节日。
  据清嘉庆本《澄海县志》载:每年的立春日,官府必须率人马到郊外举行迎春大典,然后举行“鞭春牛”活动。
  早在周朝时,就有春日“鞭春牛”的活动。每年立春节前,各州府事先制好泥塑芒神和土牛。到了立春这一天,官府带着迎春队伍,浩浩荡荡地来到东郊芒神亭和土牛台。迎春队伍中,人们穿青色衣服,用青色车子,擎青色旗帜,吹着牛角号,唱着“青阳曲”,舞动羽毛仪仗,跳着云翘舞,隆重举行迎春仪式。这种仪式发展到明清,更加隆重。
  山西民间流行一首春字歌:“春日东风动,春江春水流。春人饮春酒,春官鞭春牛。”讲的就是“鞭春牛”的盛况。
  现在,城里人已不再举行鞭春活动,但是解放前,农村有些地方还有“鞭春牛”的风俗。
  立春前,用泥塑一牛,称为春牛。妇女们抱着小孩,绕春牛转三圈,据说可以防病,实为一种娱乐活动。
  立春节,村里推选一位老者,用鞭子象征性地打春牛三下,意味着一年的农事开始。然后村民将泥牛打烂,分土而回,洒在各自的农田里,预示今年“五谷丰登”。
  立春节,民间艺人制作很多小泥牛,称为“春牛”,送往各家,谓之“送春”;有的地方将一幅画有春牛的黄纸贴在墙上,黄色代表土地,春牛代表农事,俗称“春牛图”。
  立春节,女孩子剪彩为燕,称为“春鸡”;贴羽为蝶,称为“春蛾”;缠绒为杖,称为“春杆”,戴在头上,争奇斗艳。乡宁等地用绢制作小娃娃,名为“春娃”,佩戴在孩童身上;晋北地区缝制小布袋,内装豆、谷等杂粮,挂在耕牛角上,取意六畜兴旺,五谷丰登,一年四季,平安吉祥。
  立春节,民间习惯吃萝卜、姜、葱、面饼,称为“咬春”。运城地区新嫁女,外家接回家,称为“迎春”。
  春饼制作,十分讲究。据《四时宝鉴》说:“立春日春饼、生菜,号春盘。”春饼是以麦面烙制或蒸制的薄饼,以芽菜、韭黄、粉丝等炒成的合菜作馅儿包着食用。春饼的特点是薄而软,外形因人喜好小大由之。元朝时契丹人耶律楚材曾就此俗作诗一首曰:“昨朝春日偶然忘,试作春盘我一尝。木案初开银线乱,砂瓶煮熟藕丝长。和碗豆搡夹葱白,细剪萎蒿点韭黄。也与何曾同是饱,区区何必待膏梁。”
  本日立春,忆民间习俗,心情愉悦,感慨万分。如今门户开放,地球变小,洋节兴旺,民俗淡忘,这“立春”习俗,又有多少人知晓?今记之,以免忘却。
  俗话说“一年之计在于春”。春种秋收,关键是春种。万事开头难,起步好是成功的一半。我是一位退休老人,在这春光明媚的日子里,我不能无所事事,碌碌无为。有份热,就要发一份光,我要把我的所见,所闻,所感的点点滴滴记录下来,作为献给春的礼物。我要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义士暮年,壮心不已”的精神来激励自己不断前进,做到“老有所为”。
 
孙厚举
 

上一篇:>今夜心绪怅然 下一篇:>冬日里的一片叶儿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