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该寻觅的影子
翻开自己的文集,常能看到一些熟悉的影子。人的一生,要接触多少人和事,而脑子又象一台古老陈旧的录相机,把这些影子默默地记录在脑海里,有的模糊,有的清楚,难免会在后来的文字里冒出来,就象儿时看的拉洋片。
实在,所谓影子,都是真实的人留下的,就象灯光下映着的人影,是玄色的,即使在明媚的阳光下也是。记忆中的人也是黑白的影象,就象旧时的黑白电影。电影是影子,照片也是影子,老照片会使你怀旧,那是由于照片上的影子太清楚了,它点击了你脑海中的记忆碎片,恢复了原始的记忆,所以,照片是恢复记忆的鼠标,点了就很难忘记。记忆总是美丽的,就象老电影中的周璇、阮玲玉,在脑海里是永远美丽的影子,哪怕已经过往了半个世纪。逝往的影子,已经阔别你而往,这就是生活,假如你怀揣旧时的影子来追寻真实的人,得到的大多是失看和悲哀。鲁迅“故乡”笔下的少年润土是“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的可爱活泼的孩子,20多年后,他再看到的润土是”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的神情麻痹、寡言少语的木头人。这时鲁迅脑海里“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鲁迅的“模糊”和“悲哀“,我也有过,可能你也有过。
那日,闲来无事,翻起了老照片,竟看到30多年前的一张:站在树下的一个英姿飒爽的小姑娘。那是我参加“四清“时在农村相识的下乡学生,她是从报纸上看到下乡知识青年的事迹,背着父母和一个同学来到这个阔别家乡的贫穷农村,那时她们初中还没毕业。当时,她们是这个村里的亮点,是城里的学生。我那时在村里负责宣传和青年工作,和她接触较多。我记得,她那时个子不高,皮肤很白,一张好看的娃娃脸,满嘴普通话,爱唱歌,整日高兴奋兴,就是下地劳动,也穿得整洁干净,嘴里哼着歌。后来报纸也登了她们的事迹,记者采访,还拍了照,就是我手里的这张发黄的黑白照片。有一次,对我印象很深,她生病了,发高烧,没有医生,她们的屋子里除了玉米面和腌白菜,什么都没有。我往看她,她说她想家,想爸爸妈妈,说着就大哭起来,她的同伴也哭成一团。我想假如她是在家里,一定是爸爸妈妈守在身边,做顺口的,还有水果吃。可是,这是一个被贫困沉没的地方,她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艰难和真实。不久,我们离开了那里,几十年过往了,我真的忘记了那个村子和当年那个”城里娃娃“。
影子就这么勾人,它激起了我走一回的冲动。前年,公司做市场调查,恰好经过当年的那个地方,我们开着车竟找到了她的家。当我迈进她家大门时,院子里晃动着一个老妇人的背影:头发花白,身体臃肿,佝偻着身子,行动蹒跚,象电影里的老祥林嫂。当她慢慢转过身来,我才看清她的面容,我努力找寻当年“城里娃娃”的影子,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了。我扶她坐在椅子上,像掺扶着一个老婆婆。当我们终于辨认出对方的时候,大家的脸上谁也没有一丝笑,接着是难堪的沉默……我问了她这些年的情况,只是她那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没有变。她说,当年的同伴耐不住贫困回城往了,她却一直没能回过家,就连父母的往世。她和一个大他十几岁的农民结了婚,她的儿子长到25岁得病死了,她有一身的病……我看到她不停地擦眼睛,实在她没有哭,是落下的一直流泪的眼疾。这时,我想起鲁迅的“故乡“,我脑海里当年一脸漂亮的”城里娃娃“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我知道,一直躲在我记忆中的那个”城里娃娃“永远消失了,我真后悔走这一回,它将我保存了几十年美好的影子一下子删除了! 喜欢
当代散文随笔书籍
实在,所谓影子,都是真实的人留下的,就象灯光下映着的人影,是玄色的,即使在明媚的阳光下也是。记忆中的人也是黑白的影象,就象旧时的黑白电影。电影是影子,照片也是影子,老照片会使你怀旧,那是由于照片上的影子太清楚了,它点击了你脑海中的记忆碎片,恢复了原始的记忆,所以,照片是恢复记忆的鼠标,点了就很难忘记。记忆总是美丽的,就象老电影中的周璇、阮玲玉,在脑海里是永远美丽的影子,哪怕已经过往了半个世纪。逝往的影子,已经阔别你而往,这就是生活,假如你怀揣旧时的影子来追寻真实的人,得到的大多是失看和悲哀。鲁迅“故乡”笔下的少年润土是“紫色的圆脸,头戴小毡帽,颈套银项圈”的可爱活泼的孩子,20多年后,他再看到的润土是”头上是一顶破毡帽,身上只一件极薄的棉衣,浑身瑟索着“的神情麻痹、寡言少语的木头人。这时鲁迅脑海里“那西瓜地上的银项圈的小英雄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鲁迅的“模糊”和“悲哀“,我也有过,可能你也有过。
那日,闲来无事,翻起了老照片,竟看到30多年前的一张:站在树下的一个英姿飒爽的小姑娘。那是我参加“四清“时在农村相识的下乡学生,她是从报纸上看到下乡知识青年的事迹,背着父母和一个同学来到这个阔别家乡的贫穷农村,那时她们初中还没毕业。当时,她们是这个村里的亮点,是城里的学生。我那时在村里负责宣传和青年工作,和她接触较多。我记得,她那时个子不高,皮肤很白,一张好看的娃娃脸,满嘴普通话,爱唱歌,整日高兴奋兴,就是下地劳动,也穿得整洁干净,嘴里哼着歌。后来报纸也登了她们的事迹,记者采访,还拍了照,就是我手里的这张发黄的黑白照片。有一次,对我印象很深,她生病了,发高烧,没有医生,她们的屋子里除了玉米面和腌白菜,什么都没有。我往看她,她说她想家,想爸爸妈妈,说着就大哭起来,她的同伴也哭成一团。我想假如她是在家里,一定是爸爸妈妈守在身边,做顺口的,还有水果吃。可是,这是一个被贫困沉没的地方,她第一次感受到了生活的艰难和真实。不久,我们离开了那里,几十年过往了,我真的忘记了那个村子和当年那个”城里娃娃“。
影子就这么勾人,它激起了我走一回的冲动。前年,公司做市场调查,恰好经过当年的那个地方,我们开着车竟找到了她的家。当我迈进她家大门时,院子里晃动着一个老妇人的背影:头发花白,身体臃肿,佝偻着身子,行动蹒跚,象电影里的老祥林嫂。当她慢慢转过身来,我才看清她的面容,我努力找寻当年“城里娃娃”的影子,可是怎么也找不到了。我扶她坐在椅子上,像掺扶着一个老婆婆。当我们终于辨认出对方的时候,大家的脸上谁也没有一丝笑,接着是难堪的沉默……我问了她这些年的情况,只是她那一口标准的普通话没有变。她说,当年的同伴耐不住贫困回城往了,她却一直没能回过家,就连父母的往世。她和一个大他十几岁的农民结了婚,她的儿子长到25岁得病死了,她有一身的病……我看到她不停地擦眼睛,实在她没有哭,是落下的一直流泪的眼疾。这时,我想起鲁迅的“故乡“,我脑海里当年一脸漂亮的”城里娃娃“的影像,”我本来十分清楚,现在却忽地模糊了,又使我非常的悲哀“。我知道,一直躲在我记忆中的那个”城里娃娃“永远消失了,我真后悔走这一回,它将我保存了几十年美好的影子一下子删除了! 喜欢
当代散文随笔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