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河边的怀念
现如今,谁都见不着老城墙了。在历史冗长的隧道里,它悄无声息地隐往了。
几年前,我还能见着那么一处残存的墙角。尽管它只是一块残壁,但它还是高大而威武的。像战场上的最后一位勇士,意志坚定地守护着城池的尊严,阻挡外敌的进侵。然而它的存在又显得多么无力而孤单啊!无需外敌的进侵,居住在城内的人,开几辆吊车,轰轰轰,哗哗哗,两三天就可以把这残余的城墙拆除干净了。我见过拆除城墙残壁的经过,那是对历史的扫荡,那是对文明的摧残。圆明园被侵略者的一把火给烧了,直到现在,还没有人大胆将它的残垣断壁清除,更别谈在那里的土地上建起现代化的高楼大厦了。它被保存了下来,尽管丧失了昔日的辉煌和华贵,但它是圆明园的遗址,这是不争的事实。人们能够找到它,能够看到它,也能够通过触摸它残缺不全的身体,触摸到它的心脏、它的灵魂。
我是多么喜爱它——那堵破不堪言的城墙残壁啊!固然它的价值无法与圆明园的断壁残垣相比,但它伴随了我的童年,伴随了我的成长。
老城墙的残壁在府河边,砖缝里生长着绿的苔藓和一些不着名小树。小树开着或红或黄的小花,缠绕着残壁,给它增添了很多的生气。当你听到河水活动的声音,转过头往,同时也看到了花开。正是由于那些可爱的小花,还有潺潺的河流,在我的记忆深处,残壁的生命会因此而显得顽强不息。
听老一辈的人说,老城墙是用糯米砖砌成的。也就是将糯米煮熟了,还是烫手的时候,就把它倒出来捶打,锤牢,锤实,直至糯米不再呈颗粒状态,再将它打造成一块一块的砖块外形。当年修筑城墙的时候,到底用了多少糯米,花费了多少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光看那城墙的宏伟壮观,便可想而知了。
然而后来,老城墙只剩下这一处残壁了。但在我的童年印象中,残壁是牢不可摧的。即使是在那些战乱的年代,城墙遭遇了狂轰乱炸,整个的身体被炸得面目全非,但这北边的一堵墙,却没有因此而肆意飞溅。它幸运地存活了下来,看来它是城墙最坚实最牢固的部分了。我想它大概再不可能消失了,应该与地球同在的罢。
然而我却错了,现在,它也没了,属于老城墙的所有痕迹,全然不见。这多么令人伤感和难过啊!现在的这座城,除了高楼大厦,柏油公路,便是人工花园,它们挤进了城市,肆意地泛滥,像强盗一样,夺走了这座古城原有的面貌,盗走了我童年的彩霞。我本可以沿着河边的小路,抚摩那城墙的残壁,追寻到往日的足迹,咀嚼我永恒的童年,与它们坦诚而亲切地握手相见的。在这里,我看到了外婆在城墙边,支起杆架晾衣服的情形;看到了我在河边钓螃蟹和小虾,钓起了一只的小乌龟;看到了我家的大黄狗,沿着残壁,偷偷地跟随着我,送我往学校,又悄然回家的全过程。这一幕幕是常有的。这一幕幕总是在我安静的时刻,随着记忆忽然地来到,像一个老朋友一样与我坦诚地相见,倾心地交谈。当它来到的时候,我便要往河边走一走,往抚摩那老的城墙残壁,往看那些盛开的小花和碧绿的苔藓。可是,这一刻,我却找不到河边的小路了,也见不着那“牢不可摧”的残壁了。
我错了,大错特错。残壁啊,它并不是牢不可摧的啊。当那些破坏者将他们急功近利的目光,凶狠而残酷地看向它时,我知道,在片刻之中,它便被无情地推倒了。它的倒下显得多么地轻而易举啊。
它倒下了。它离往了。工程车带走了它,也带走了我的心。
怀念它——老城墙的残壁,占据了我生活的一部分。
天天,我仍行走在府河边。河边的土地被增高了好多,修了桥梁,展了水泥,很多的车辆从这里穿行,灰尘在空气中飘浮,飘进府河。府河水向南流往。流水声不是潺潺地,而是凄凄地,是下水道的污水排进河道的声音。
那往日清澈的河流,现在也面目全非。我记忆中的城墙残壁,壁上的小树、小花、绿的苔藓们,还有我的外婆,你们往了哪里,全部往了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