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情结
曾经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位韩国大学生问他在韩国留学的同学:“你们中国有没有春节?”这样的题目,在所有的国人看了后都不禁哑然失笑,然而又有多少人知道,将端午节列为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国家却是韩国,就在国外一些国家热衷于过中国节日、热衷于祭拜孔庙的时刻,中国人却将愚人节、圣诞节视为自己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东西。面对外来文化的侵袭,我们国人又应该思考些什么呢?是不是再过多少年,又有日本人来问——你们中国有没有清明呢?我想国家至少是带着这样的困惑才将清明节列为国家法定假日吧。
我的清明情结来自一些不起眼的糖果。很小的时候,我便开始喜欢清明,由于只有清明的时候,堂叔堂哥才能从很远的地方来我们家,而且每次都会带很多糖果给我,听说他们都是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城里人,那时我对大城市这个概念很模糊,乐此不疲的只是那些心仪已久的糖果,后来,我有了个顽皮的弟弟,相继又有了好几个堂弟,堂哥长我三岁,在我们这辈排行老大,但他经常不和我们在一起,于是我便成了兄弟们心里理所当然的大哥,而清明节得到的糖果自然由我来分发。
我家的祖坟离村子很远,步行单趟就得一个多小时,听说那是块风水宝地,爷爷偷偷告诉我,我们这辈会出三个大学生。那时的我也不知道大学生到底有多大,只觉得他们一定非常了不起,而且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当得上,我把爷爷的话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你堂弟兄那么多,可一定要努力,千万别把名额全让他们抢了往,于是我便带着这种美好的心理暗示不断努力着,从而使学生时代的我在兄弟们中间出类拔萃,独占鳌头。
每年的清明,我们的家族会照例聚在一起,风雨无阻,大人们谈各自的发展,娃娃们则在我的率领下前呼后拥,嬉戏打闹,有时也会被召回往站直了轮流着听训,大家也总是非常乐意接受这种训导,由于渐渐长大的我们心理都牵挂着那三个大学生。
堂叔伯们轮流给爷爷敬完酒后便领着我们进发扫墓,队伍浩荡前行,叔伯们的脸上总是显出凝重而又快乐的神情,我最喜欢这种感觉了。来到坟地,大家都服从父亲安排,各人都有事干,挂飘钱、献祭品,要是遇上闰年,还要在坟头填土,当然这是大人们做的事,我们这些娃娃们主要负责挂飘钱,大家都乐不可支,同时又虔诚地将飘钱逐一挂好,整个坟地顷刻便被装扮得五彩缤纷,接着便是焚纸钱,这个时候,父亲总会派出家族里最能说会道的二叔祷告一番,大到子孙读书立业、农事风调雨顺,小到一家平安健康、婆媳和睦相处;实际到打工挣钱水涨船高,虚无到升官发财、出门捡钱中彩,二叔无不面面俱到,而且口若悬河、滔滔不尽,我们一帮调皮鬼跪在身后,个个都想笑出声来,终极还是吃了父亲的白眼又认真俯下头来。
儿时的记忆如同暗夜里远往的灯,逐渐隐约但却无不绽放异彩,如今当年的小娃娃都已个个成人,我最小的一个弟弟也开始读高三了。今年,我仍然在二叔的号召下提前回乡上坟,而这次清明之行却让我倍感失看,由于参加上坟的人只有父亲、二叔和我,堂叔们这几年已逐渐疏远,各自为阵,二弟三弟一个在部队,一个在学校预备高考,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我们家上坟人数最少的一次。
许久不回家,家人都非常兴奋,早早便预备了好吃的东西,一边吃着饭,一边话话家长里短,爷爷依然会挨个问一下儿孙们最近的情况,奶奶坐在一旁不时露出欣慰的笑脸,这种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感觉只有清明节才会有。可能是这次清明上坟来的人太少了的缘故,临行敬酒时,爷爷眼中忽然闪略过一丝悲凉,很快,但却足以剜动每个人的心。
母亲和婶婶依然协助奶奶将祭奠用品预备齐全,出发时队伍却略显单调了些,但父亲和二叔仍然很兴奋,或许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一路上二叔和我谈今天,谈未来,父亲的言语明显少了,只是用他略显沧桑的脸庞和坚毅的目光告诉我们——大家都要努力。
仍然是挂飘钱、祭奠、焚纸、祷告、叩头,一切进行得都是那样有序和无声,似乎也成了一种习惯,花花绿绿的飘钱挂在坟头,纸灰如白蝶般在风中翩飞。寂静的坟地,寂寞的亡人,在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里无声地狂欢。
回来的路上,我忽然想起了宋人王禹俏的一首诗,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原来清明的意义却远不是祭奠和祷告,需要我们挖掘的东西很多,或是对待生命的潇洒,或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亦或是我们回回本真,找回自我的一次洗礼,当我们虔诚地渴看神灵和鬼魂佑护的那一刻,我们的心愿是多么美好,那一刻我们将变得何等谦卑、纯洁和高尚,所有的龌龊、下流都离我们远往,我们的身体如同婴儿一样纯净。那些长眠于地下的祖先曾经用勤劳的双手抚育了我们,这一刻,不知道他们是否真能用得上那些以假乱真的纸钱,但这些虔诚的祭拜者却一定要用这种方式来寄托他们对亡人的思念。
感朝露,悲人生,逝者如此安得停。祖先和我们一样一路坎坷颠簸,一路吸风饮露,但却一路执著坚定,一路辛勤劳作。人生或许如此,循环往复代代相传;祭奠不过如此,每个人需要祭奠的是自己的心灵。 喜欢
当代散文随笔书籍
我的清明情结来自一些不起眼的糖果。很小的时候,我便开始喜欢清明,由于只有清明的时候,堂叔堂哥才能从很远的地方来我们家,而且每次都会带很多糖果给我,听说他们都是生活在大城市里的城里人,那时我对大城市这个概念很模糊,乐此不疲的只是那些心仪已久的糖果,后来,我有了个顽皮的弟弟,相继又有了好几个堂弟,堂哥长我三岁,在我们这辈排行老大,但他经常不和我们在一起,于是我便成了兄弟们心里理所当然的大哥,而清明节得到的糖果自然由我来分发。
我家的祖坟离村子很远,步行单趟就得一个多小时,听说那是块风水宝地,爷爷偷偷告诉我,我们这辈会出三个大学生。那时的我也不知道大学生到底有多大,只觉得他们一定非常了不起,而且只有好好学习才能当得上,我把爷爷的话告诉了妈妈,妈妈说你堂弟兄那么多,可一定要努力,千万别把名额全让他们抢了往,于是我便带着这种美好的心理暗示不断努力着,从而使学生时代的我在兄弟们中间出类拔萃,独占鳌头。
每年的清明,我们的家族会照例聚在一起,风雨无阻,大人们谈各自的发展,娃娃们则在我的率领下前呼后拥,嬉戏打闹,有时也会被召回往站直了轮流着听训,大家也总是非常乐意接受这种训导,由于渐渐长大的我们心理都牵挂着那三个大学生。
堂叔伯们轮流给爷爷敬完酒后便领着我们进发扫墓,队伍浩荡前行,叔伯们的脸上总是显出凝重而又快乐的神情,我最喜欢这种感觉了。来到坟地,大家都服从父亲安排,各人都有事干,挂飘钱、献祭品,要是遇上闰年,还要在坟头填土,当然这是大人们做的事,我们这些娃娃们主要负责挂飘钱,大家都乐不可支,同时又虔诚地将飘钱逐一挂好,整个坟地顷刻便被装扮得五彩缤纷,接着便是焚纸钱,这个时候,父亲总会派出家族里最能说会道的二叔祷告一番,大到子孙读书立业、农事风调雨顺,小到一家平安健康、婆媳和睦相处;实际到打工挣钱水涨船高,虚无到升官发财、出门捡钱中彩,二叔无不面面俱到,而且口若悬河、滔滔不尽,我们一帮调皮鬼跪在身后,个个都想笑出声来,终极还是吃了父亲的白眼又认真俯下头来。
儿时的记忆如同暗夜里远往的灯,逐渐隐约但却无不绽放异彩,如今当年的小娃娃都已个个成人,我最小的一个弟弟也开始读高三了。今年,我仍然在二叔的号召下提前回乡上坟,而这次清明之行却让我倍感失看,由于参加上坟的人只有父亲、二叔和我,堂叔们这几年已逐渐疏远,各自为阵,二弟三弟一个在部队,一个在学校预备高考,在我的记忆中,这是我们家上坟人数最少的一次。
许久不回家,家人都非常兴奋,早早便预备了好吃的东西,一边吃着饭,一边话话家长里短,爷爷依然会挨个问一下儿孙们最近的情况,奶奶坐在一旁不时露出欣慰的笑脸,这种和睦相处、其乐融融的感觉只有清明节才会有。可能是这次清明上坟来的人太少了的缘故,临行敬酒时,爷爷眼中忽然闪略过一丝悲凉,很快,但却足以剜动每个人的心。
母亲和婶婶依然协助奶奶将祭奠用品预备齐全,出发时队伍却略显单调了些,但父亲和二叔仍然很兴奋,或许这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一路上二叔和我谈今天,谈未来,父亲的言语明显少了,只是用他略显沧桑的脸庞和坚毅的目光告诉我们——大家都要努力。
仍然是挂飘钱、祭奠、焚纸、祷告、叩头,一切进行得都是那样有序和无声,似乎也成了一种习惯,花花绿绿的飘钱挂在坟头,纸灰如白蝶般在风中翩飞。寂静的坟地,寂寞的亡人,在这个属于他们的节日里无声地狂欢。
回来的路上,我忽然想起了宋人王禹俏的一首诗,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原来清明的意义却远不是祭奠和祷告,需要我们挖掘的东西很多,或是对待生命的潇洒,或是血浓于水的亲情,亦或是我们回回本真,找回自我的一次洗礼,当我们虔诚地渴看神灵和鬼魂佑护的那一刻,我们的心愿是多么美好,那一刻我们将变得何等谦卑、纯洁和高尚,所有的龌龊、下流都离我们远往,我们的身体如同婴儿一样纯净。那些长眠于地下的祖先曾经用勤劳的双手抚育了我们,这一刻,不知道他们是否真能用得上那些以假乱真的纸钱,但这些虔诚的祭拜者却一定要用这种方式来寄托他们对亡人的思念。
感朝露,悲人生,逝者如此安得停。祖先和我们一样一路坎坷颠簸,一路吸风饮露,但却一路执著坚定,一路辛勤劳作。人生或许如此,循环往复代代相传;祭奠不过如此,每个人需要祭奠的是自己的心灵。 喜欢
当代散文随笔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