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那条河
一晃离开家乡很多年。离的不远,经常回来,却总是来往匆匆。绿野青纱里的笑声,村庄夜晚的社火,还有姥家门前那两棵浓荫蔽日的老槐树,都已渐渐的淡出记忆。唯独家乡这条非比平常的河,却永远挥之不往。
一片黑土地包围的村庄,叫玉皇阁。玉皇阁因玉皇庙而得名。玉皇庙只是听老辈人说起,它何时建,何时拆,都已无从考证。玉皇阁有山,不远,山那边是海,远远的海平线上,一片片白帆系着儿时的梦想。玉皇阁有水,很近,环绕村庄流向大海。河水随海潮涨落经久不息,也不知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流淌了多少年。然而,当你在阳光下,看着满是油花的河面,就算你收躲了多少美丽的词汇,你都无法发出心底的赞叹。由于,它是一条被原油污染失往美丽容颜的汽油河。
河,原名“五里”。从西向东婉延曲折一直奔向大海。妈妈说她小时候常和伙伴在河里摸鱼,我不止一次的想像那该是怎么的快乐,也不止一次诅咒那该死的炼油厂,就是由于它的随意排放,才污染了这条河。那时,就连从水井里压出来的地下水,都带的汽油味。
平日里,河面上只是漂着油花。平常时,河里就会漂着黑乎乎***的原油。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汽油河的人们,就靠着上游漂下来的原油取热做饭。姥姥家就住在河边,每当河里下来油,比我大两岁的小舅就是捞油的主力军。,而假小子一样的我,就乐不颠给小舅做伴。住在河边的人们,都是事先预备好隔油栏栅,一旦有油漂来,都争先恐后奔向河边,放下栅栏,然后,等着油层积厚。那时的晚上,人们守在河边,燃起一堆堆的篝火,远远看往,篝火与星空相映成辉,虽无半点浪漫,却也也有着另一番情景,尤其是那一年,姥姥邻家的男孩和村里爱美的女孩,借着捞油的机会偷偷相会,篝火旁的俏影,让我们调皮的哼起《敖包相会》的歌儿,那应该叫做“河边月下”,简陋,却也说不尽甜蜜。
姥姥家门前有两棵老槐树,树下就是姥家装满汽油的大坑。其中的一棵,终因耐不油酌,在东风过后了许,也没能发出叶子来。姥姥迷信,就请大仙过来念念,大仙翻着白眼,吐着白沫,满嘴天灵灵、地灵灵装模作样的一阵折腾后,煞有介事地说“这是仙树!”当时,只有目不识丁的姥姥,才会相信他这番鬼话。不过,不管信不信,那棵树致始致终都没有人碰过。
由于离海很近,夏天,海涨大潮,海水倒灌,再遇上一连几天大雨,河水就会汹猛的窜将出来,几乎吞没整个村庄,然后又随着潮落退将回往。地势低洼的房屋几乎一半泡在水里。水在我家的炕沿下边晃悠,地上漂浮着脸盒,箱子被垫得高高。很小的时候觉得好玩,大了以后随着大人忙乎。老话说我们那是风水宝地,洪水过后,只有留在庄稼上、留在墙壁上那黑乎乎的油渍告诉人们,这里曾经被水淹过。
盛夏,河水清亮一些时,孩子们就会冲到河边,像一群大雁一样,扑腾腾的投进河中,然后就是一片水花卷起的一阵阵的笑声。弟弟往过一次,被妈妈发现后,狠狠的修理一顿。我当时纳闷,没人举报妈妈如何知道?后来才明白,妈妈只需轻轻挠一下弟弟的后背,就知道弟弟有没有下过水。
实在,最难忘的还是河边的秋天,冷风潇潇中,我和小妹淌着刺骨的河水,一次又一次搬着从对岸砖厂拣来的砖头,一次又一次静静的等着妈妈。混浊的河水映着我们单薄的身影,哗啦啦水流声音凄凉的伴着我们的泪水……
只有冬天,河面一结冰,这条河就成了我们的快乐。放学后,我总是俏俏的随着小舅,坐在自制的冰车上,欢快的滑着。固然有时会撞个仰面朝天,但换来的却是串串的笑声。笑声和着呼噜噜的冰车滑动,在河的上空回荡。那时,没有羽绒服,也没有手套,围着围巾的额头,依然是大汗淋漓。忘了回家做饭的时候,总会被妈妈掐着腮帮子训斥。过后,还是偷偷的出来,只是眼睛不停的盯着西边的太阳。
后来,来了很多人,忙乎的一阵之后,我们吃上了自来水。后来,河里没有了油花,但水依然混浊。姥姥家的油坑空了,河边人家的烟囱也渐渐冒起了白烟。几年以后,那棵没有碰过的老槐树真的羽化了,有几枝奇迹般的发出了新芽。说来也怪,姥姥家离河边不到200米,每次河水出潮,都只是途经。而姥姥家后院的那一口井,更是神奇,全村的井都干了,只有它还有水。姥爷在世的时候曾经叮嘱过舅舅,不让他往碰那口井!现在,那里已是一片繁华,每当我从此途经期,我就会想,开发的时候,谁动了那口井?动了以后又会怎么样呢?
前不久的一天早晨,我被一束阳光唤起,脚步随心,信马由缰地来到了久违的汽油河边。结果,清清的河水,宽宽的河面,让我无法相信它就是记忆中的那条河。河对岸楼群林立,河面上水鸟翻飞。河边有一座新建的教堂,星期日的钟声幽幽响起,让我特别地喜欢那白色歌特式建筑和悠扬的唱诗声……
多少年过往了,收躲了许久的赞叹,此刻才从心底发出。家乡的河,你就像被风吹拂着的一条长长的丝绢,洁净、美丽,你深情地缠绕着这片沃土,如同地球上的每一条河流,像母亲一样,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滋润着哺育着河两岸的人们……
走在河边的路上,天地宽广,秋风拂面。我终于明白,家乡的这条河之所以挥之不往,由于它承载了我太多、太多的记忆。尽管曾经污浊,还是带给我很多幸福和快乐。试想一下,那时没有电脑,没有游戏机,也没有电视,要是再没有那条河,我的童年该会怎样? 喜欢
当代散文随笔书籍
一片黑土地包围的村庄,叫玉皇阁。玉皇阁因玉皇庙而得名。玉皇庙只是听老辈人说起,它何时建,何时拆,都已无从考证。玉皇阁有山,不远,山那边是海,远远的海平线上,一片片白帆系着儿时的梦想。玉皇阁有水,很近,环绕村庄流向大海。河水随海潮涨落经久不息,也不知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流淌了多少年。然而,当你在阳光下,看着满是油花的河面,就算你收躲了多少美丽的词汇,你都无法发出心底的赞叹。由于,它是一条被原油污染失往美丽容颜的汽油河。
河,原名“五里”。从西向东婉延曲折一直奔向大海。妈妈说她小时候常和伙伴在河里摸鱼,我不止一次的想像那该是怎么的快乐,也不止一次诅咒那该死的炼油厂,就是由于它的随意排放,才污染了这条河。那时,就连从水井里压出来的地下水,都带的汽油味。
平日里,河面上只是漂着油花。平常时,河里就会漂着黑乎乎***的原油。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靠着汽油河的人们,就靠着上游漂下来的原油取热做饭。姥姥家就住在河边,每当河里下来油,比我大两岁的小舅就是捞油的主力军。,而假小子一样的我,就乐不颠给小舅做伴。住在河边的人们,都是事先预备好隔油栏栅,一旦有油漂来,都争先恐后奔向河边,放下栅栏,然后,等着油层积厚。那时的晚上,人们守在河边,燃起一堆堆的篝火,远远看往,篝火与星空相映成辉,虽无半点浪漫,却也也有着另一番情景,尤其是那一年,姥姥邻家的男孩和村里爱美的女孩,借着捞油的机会偷偷相会,篝火旁的俏影,让我们调皮的哼起《敖包相会》的歌儿,那应该叫做“河边月下”,简陋,却也说不尽甜蜜。
姥姥家门前有两棵老槐树,树下就是姥家装满汽油的大坑。其中的一棵,终因耐不油酌,在东风过后了许,也没能发出叶子来。姥姥迷信,就请大仙过来念念,大仙翻着白眼,吐着白沫,满嘴天灵灵、地灵灵装模作样的一阵折腾后,煞有介事地说“这是仙树!”当时,只有目不识丁的姥姥,才会相信他这番鬼话。不过,不管信不信,那棵树致始致终都没有人碰过。
由于离海很近,夏天,海涨大潮,海水倒灌,再遇上一连几天大雨,河水就会汹猛的窜将出来,几乎吞没整个村庄,然后又随着潮落退将回往。地势低洼的房屋几乎一半泡在水里。水在我家的炕沿下边晃悠,地上漂浮着脸盒,箱子被垫得高高。很小的时候觉得好玩,大了以后随着大人忙乎。老话说我们那是风水宝地,洪水过后,只有留在庄稼上、留在墙壁上那黑乎乎的油渍告诉人们,这里曾经被水淹过。
盛夏,河水清亮一些时,孩子们就会冲到河边,像一群大雁一样,扑腾腾的投进河中,然后就是一片水花卷起的一阵阵的笑声。弟弟往过一次,被妈妈发现后,狠狠的修理一顿。我当时纳闷,没人举报妈妈如何知道?后来才明白,妈妈只需轻轻挠一下弟弟的后背,就知道弟弟有没有下过水。
实在,最难忘的还是河边的秋天,冷风潇潇中,我和小妹淌着刺骨的河水,一次又一次搬着从对岸砖厂拣来的砖头,一次又一次静静的等着妈妈。混浊的河水映着我们单薄的身影,哗啦啦水流声音凄凉的伴着我们的泪水……
只有冬天,河面一结冰,这条河就成了我们的快乐。放学后,我总是俏俏的随着小舅,坐在自制的冰车上,欢快的滑着。固然有时会撞个仰面朝天,但换来的却是串串的笑声。笑声和着呼噜噜的冰车滑动,在河的上空回荡。那时,没有羽绒服,也没有手套,围着围巾的额头,依然是大汗淋漓。忘了回家做饭的时候,总会被妈妈掐着腮帮子训斥。过后,还是偷偷的出来,只是眼睛不停的盯着西边的太阳。
后来,来了很多人,忙乎的一阵之后,我们吃上了自来水。后来,河里没有了油花,但水依然混浊。姥姥家的油坑空了,河边人家的烟囱也渐渐冒起了白烟。几年以后,那棵没有碰过的老槐树真的羽化了,有几枝奇迹般的发出了新芽。说来也怪,姥姥家离河边不到200米,每次河水出潮,都只是途经。而姥姥家后院的那一口井,更是神奇,全村的井都干了,只有它还有水。姥爷在世的时候曾经叮嘱过舅舅,不让他往碰那口井!现在,那里已是一片繁华,每当我从此途经期,我就会想,开发的时候,谁动了那口井?动了以后又会怎么样呢?
前不久的一天早晨,我被一束阳光唤起,脚步随心,信马由缰地来到了久违的汽油河边。结果,清清的河水,宽宽的河面,让我无法相信它就是记忆中的那条河。河对岸楼群林立,河面上水鸟翻飞。河边有一座新建的教堂,星期日的钟声幽幽响起,让我特别地喜欢那白色歌特式建筑和悠扬的唱诗声……
多少年过往了,收躲了许久的赞叹,此刻才从心底发出。家乡的河,你就像被风吹拂着的一条长长的丝绢,洁净、美丽,你深情地缠绕着这片沃土,如同地球上的每一条河流,像母亲一样,世世代代生生不息的滋润着哺育着河两岸的人们……
走在河边的路上,天地宽广,秋风拂面。我终于明白,家乡的这条河之所以挥之不往,由于它承载了我太多、太多的记忆。尽管曾经污浊,还是带给我很多幸福和快乐。试想一下,那时没有电脑,没有游戏机,也没有电视,要是再没有那条河,我的童年该会怎样? 喜欢
当代散文随笔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