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模板由短文学出品,请您保留底部链接信息,我们对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 散文精选 > 精美散文 > 文章内容

春天有一次远行

作者: 成岳 来源: 网络转帖 时间: 2011-11-27 阅读: 在线投稿
  春天,一次远远的赴约,是从古济州,到今天的运河之都。漫长的旅程,我们十一个人无法往丈量,由于那些路上不仅是我们的履痕,把那些叠加的脚印罗列开来,能穿越很多个世纪,足够覆盖地球的了。

  以前,人们喜欢称古城济宁,由于这城池的悠久;或诗意的唤作小城,以彰显这城的优美与婉约。而在此行的十一人中,我是最荣耀的两个人之一。青年作家协会的采风,这是人数最少的一次,又是在自家门口。采风团成员里面,只有我和张玲出生在这个城市,所以更多一些自豪。大家的出生地与这城的间隔,最近的也是郊县,远的已是外省籍了。但我们对这城池、这城市的熟稔,却由不得这些。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就足以让我们敬畏。所以远远,所以到来。

  二十八年前,一个曾作为济宁地区首府的县级市,由济宁市改称济宁市中区,依旧是今天济宁市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很久很久以前的那座城,是可以叫古城、小城的,而早在地改市以前,原来的济宁市早已不是古城区域的概念了。从我有记忆起,所谓城里,应该是指古代居民最早的生活圈罢了,京杭运河开通后,最繁华最气派的地方已在城外。这繁华的城外,并非环绕小城的四周,而是城南。那时的城东、城西和城北还是秀气的乡野,而这城南,算得上城外之星,城南之城。由于,古运河正是在小城南门的眉骨下面,自西向东,再由古城东南角迤逦南行的。这城外的一条大河,非但没有割裂城城文化的灵韵,反倒从一开始就随这河中桅林与帆影而珠联璧合,龙行凤舞。那些壮观的商贸船队,与携手江南水墨烟雨的叶叶扁船,天生就是北城与南城的来龙往脉。千里运河,流到济宁时正值南北中段,商贾云集、九省通衢之间,这城市稳坐了运河腹地的交椅,而蔚成运河之都的壮观。

  我们采风往的东大寺、运河城以及南池公园,已是古城的城外,即我所谓南城、城南之城。小时候,只要说出往玩,就是从我的财神阁向南走。后来我的家向北越过东门大街,搬到了总府后街。此街向北是城隍庙街,再北就是城外。从两岁到二十三岁,我是总府后街的居民,只要说“出往”或“上街”,也是要南行的。再后来,我家搬到古城西南角的西大坑,三年后迁至白衣堂,就实实在在的居于老运河的北岸了。不喜欢给自己占卜算卦,但我觉出,我是行走的命运或迁徙的运命,前半生始终在漂泊;而之后的数载我又三迁,每在城里城外的仓皇栖息,都让我刻骨铭心的阅读这城的沧桑与裂变,直到刻骨铭心的再也不舍这城市。

  东大寺、运河城一带,是我有生以来游历最多的地方。我的北城亲切而温馨,城南却多一份神秘,古运河上飘零而至的南中国与北中国物质与文化的精灵,在这里交汇、融合与延伸,每一个季节的天空和任意的、极小的物件,都给我最凝重的历史印痕与冥冥中的暗示。解读这些岁月的密码,是需要后半生的。南池公园一带,往得要少些,包括这一次,我们的采风团也是第一批游客。那里除却王母阁的遗迹与传说外,还散落着李白与杜甫文化的思绪和片羽。而与古城比肩的运河贸易城,也正成为城东之城的一个新的文化符号,四座高耸的冲天巨塔,正演绎着古济州值得期待的新鲜元素。

  历史的遗存,与今天人们注视的目光,在这里照映。匆匆的游走在古街巷与新地标之间,不是所有人能体味这远行的快乐。 喜欢

当代散文随笔书籍
上一篇:夏夜,疼痛弥漫 下一篇:醉梦千年,还魂今生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