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红歌到韶山
说老实话,在到韶山之前,我是基本不听什么红歌的,一直不太喜欢带有政治色彩的任何东西。固然明白人是属于社会,也不可能超脱于自己的社会环境的。
那天在到韶山的车上,在讲完主席年少时候在家乡的一些轶事以以及一些他以后一些简略的革命事迹之后,导游估计也累了,安静下来了。于是,红歌开始了,并且在车子前面的屏幕上伴有画面。
开始是漫不经心往听,渐渐竟然在那些明快的节奏里感到一种美感,而画面上歌者的表情都是那种布满无穷景仰和爱慕的神情;有时候伴有群舞,很多似乎都是旧年的录像,每个人的都似乎是心灵互通的,一样灿烂的笑脸,一样无穷的恋慕,一样生机勃勃向上的姿态;有的时候是一些纪实的录像,似乎是主席以及其他当时一些领导人接见群众的情景,我看见其中一个中年男子和主席握过手后,笑脸忽然哗啦啦绽放在脸上,似乎在那一握中得到某种神奇的能量。
也许,信仰本身就有一种幸福和气力,对领袖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对未来极乐世界的信仰,可以让每个人,即使生活在物质的极端贫苦之中,依然会感到一种灿烂的幸福,一种精神有着坚实依靠的踏实和安详。我想在那个年代的人,都是非常习惯着集体,习惯抱成团,习惯成为社会主义的幸福肌体上的一个细胞,因此每个人即使个体生命会死,但却都是永生的,不朽的,由于社会主义理想是不朽的,领袖是不朽的,群众是不朽的。
我想起老家的那些老人们,他们就是从这个年代走过来的,从那种习惯在集体的温馨环境中呼吸的意境中走到现在这个人们逐渐孤独和疏离的年代,一种灵魂的缺氧和切断的感觉难免困扰着他们。所以当一些所谓保健品的倾销团队来到这个小城,天天在戏院里集合他们,表演节目,交流感情,甚至特别煽情地给他们下跪喊爹娘,我能够理解为什么他们中间一些老人会抱着他们热泪盈眶,由于那种久远的温馨,融洽的集体意境似乎重新回回了,回到个体已久的孤单得到了某种抱慰。
为什么音乐,即使是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音乐,能够异于一些文字或者图画有着超越时代或者历史的美呢,我默默地想。也许没有原因,就是音乐本身就有这种特殊的天赋。记得一个深秋的的微凉的午后,我穿行乌托邦,走到那个爬满紫藤的长廊下,看见那些熟悉的老人,成行肃立,对着一个平面的佛像,在唱佛经。真的,我被吸引了,那种弥漫开来的澄净的吟唱,那种平静重复的旋律和节奏,安慰了人世的无常沧桑。那一天,我在长廊坐下来,聆听了很久,我没有因此成为一个信徒,但是依然感动于那悠扬吟唱中的美好。
我想红歌的美也在这里,一种单纯坚定地信仰赋予这种音乐一种很纯净的澄明。在这类音乐里,你感觉到得只有光明,纯粹的光明;还有信仰,坚定的信仰;还有理想,灿烂的理想。这里没有个体的呻吟和挣扎,只有集体的强大和热和;在那个年代,我是你,你也是我;我们长着同一脸,笑成一个模式的绚烂;我们都怀抱着同一颗心,一颗向着党,向着***主义的心;我们的生命是交融,是一个结合在一起不死的整体;我们都是永恒的,我不会死,由于你不会死;你不会死,由于我不会死;我们都不会死,由于***主义万岁。正由于如此,这种音乐有着向日葵一般明朗的光彩,夏日天空一般蓬勃的活力以及悠悠青山一样万古永恒的旋律。
开往韶山的车上,红歌轻扬,而窗外,绿野平畴;偶然有安详的水牛,平静地在田畴上啃食着青草,在它四周纤小的白鸟环绕这头沉重的生物翩翩飞扬;白墙红屋顶的农舍掩映绿树之间,缀点在绿野之中,起伏柔和的丘陵般的山脉绵延横亘远方;对了,还有莲花,不时出现的大小不一的莲花水塘,红红白白,明艳娇红,总是让你惊喜不已;何况,还有这一路路明快的红歌萦绕追随,更是让人莫名的轻巧。
我们就这样,一路红歌到韶山。 喜欢
当代散文随笔书籍
那天在到韶山的车上,在讲完主席年少时候在家乡的一些轶事以以及一些他以后一些简略的革命事迹之后,导游估计也累了,安静下来了。于是,红歌开始了,并且在车子前面的屏幕上伴有画面。
开始是漫不经心往听,渐渐竟然在那些明快的节奏里感到一种美感,而画面上歌者的表情都是那种布满无穷景仰和爱慕的神情;有时候伴有群舞,很多似乎都是旧年的录像,每个人的都似乎是心灵互通的,一样灿烂的笑脸,一样无穷的恋慕,一样生机勃勃向上的姿态;有的时候是一些纪实的录像,似乎是主席以及其他当时一些领导人接见群众的情景,我看见其中一个中年男子和主席握过手后,笑脸忽然哗啦啦绽放在脸上,似乎在那一握中得到某种神奇的能量。
也许,信仰本身就有一种幸福和气力,对领袖的信仰,对社会主义的信仰,对未来极乐世界的信仰,可以让每个人,即使生活在物质的极端贫苦之中,依然会感到一种灿烂的幸福,一种精神有着坚实依靠的踏实和安详。我想在那个年代的人,都是非常习惯着集体,习惯抱成团,习惯成为社会主义的幸福肌体上的一个细胞,因此每个人即使个体生命会死,但却都是永生的,不朽的,由于社会主义理想是不朽的,领袖是不朽的,群众是不朽的。
我想起老家的那些老人们,他们就是从这个年代走过来的,从那种习惯在集体的温馨环境中呼吸的意境中走到现在这个人们逐渐孤独和疏离的年代,一种灵魂的缺氧和切断的感觉难免困扰着他们。所以当一些所谓保健品的倾销团队来到这个小城,天天在戏院里集合他们,表演节目,交流感情,甚至特别煽情地给他们下跪喊爹娘,我能够理解为什么他们中间一些老人会抱着他们热泪盈眶,由于那种久远的温馨,融洽的集体意境似乎重新回回了,回到个体已久的孤单得到了某种抱慰。
为什么音乐,即使是带有明显政治色彩的音乐,能够异于一些文字或者图画有着超越时代或者历史的美呢,我默默地想。也许没有原因,就是音乐本身就有这种特殊的天赋。记得一个深秋的的微凉的午后,我穿行乌托邦,走到那个爬满紫藤的长廊下,看见那些熟悉的老人,成行肃立,对着一个平面的佛像,在唱佛经。真的,我被吸引了,那种弥漫开来的澄净的吟唱,那种平静重复的旋律和节奏,安慰了人世的无常沧桑。那一天,我在长廊坐下来,聆听了很久,我没有因此成为一个信徒,但是依然感动于那悠扬吟唱中的美好。
我想红歌的美也在这里,一种单纯坚定地信仰赋予这种音乐一种很纯净的澄明。在这类音乐里,你感觉到得只有光明,纯粹的光明;还有信仰,坚定的信仰;还有理想,灿烂的理想。这里没有个体的呻吟和挣扎,只有集体的强大和热和;在那个年代,我是你,你也是我;我们长着同一脸,笑成一个模式的绚烂;我们都怀抱着同一颗心,一颗向着党,向着***主义的心;我们的生命是交融,是一个结合在一起不死的整体;我们都是永恒的,我不会死,由于你不会死;你不会死,由于我不会死;我们都不会死,由于***主义万岁。正由于如此,这种音乐有着向日葵一般明朗的光彩,夏日天空一般蓬勃的活力以及悠悠青山一样万古永恒的旋律。
开往韶山的车上,红歌轻扬,而窗外,绿野平畴;偶然有安详的水牛,平静地在田畴上啃食着青草,在它四周纤小的白鸟环绕这头沉重的生物翩翩飞扬;白墙红屋顶的农舍掩映绿树之间,缀点在绿野之中,起伏柔和的丘陵般的山脉绵延横亘远方;对了,还有莲花,不时出现的大小不一的莲花水塘,红红白白,明艳娇红,总是让你惊喜不已;何况,还有这一路路明快的红歌萦绕追随,更是让人莫名的轻巧。
我们就这样,一路红歌到韶山。 喜欢
当代散文随笔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