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模板由短文学出品,请您保留底部链接信息,我们对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 散文精选 > 精美散文 > 文章内容

同窗漫忆

作者: 康有山 来源: 网络转帖 时间: 2011-11-27 阅读: 在线投稿
  一晃,大学毕业快40年了。固然,同学们相处的五年仅是人生中暂短的一段,但是,那些年轻的记亿都深深地印在脑海中。而且,那些记忆令人愉快、令人回忆。

  我们这届同学,一般都是抗日战争胜利前后出生,到1963年进学,都在20岁上下,个别年龄较大的差个三四岁。实在,我们上大学,在那时可谓是"过五关,斩六将"了。由于我们上小学正是1950年前后,刚建国不久。那时,翻身的农民都想让孩子上学念书,小的七八岁,大的有的十多岁。可是小学中间就刷下来一大半。由于小学分初小、高小,四年级以下为初小,五年到六年为高小。初小升高小要经过严格考试,考试的结果是一大半上不了高小。到高小升初中,只有百分之十几或二十几考上了初中,到初中考高中又刷下来一大部分。到了高中毕业考大学,只有百分之十几升上了大学。我们那个班高中毕业时50多人,仅有9人升了大学。所以,也算是百里挑一了。

  大学时,我们一个班60来人。其中哈市最多,十多人,五常、双城分别有四五人,有很多市县一个也没有,也可以说是来自五湖四海。大家在一起学习、生活。班团支部书记胡庆祥,是我们的老大哥,他是***员,是哈尔滨市全国劳模胡连海的儿子。他和蔼谦虚,善良而亲切,受到全班同学的拥护。他引导帮助同学们实现思想进步,每学期都有好几位同学加进共青团。

  年轻人聚集在一起,最突出的是活泼。记得大家相互称呼的时候,很少直呼其名,一般都称其浑号。什么喜子啊、夫子呵、大个啊,有的是雅的,有的是不雅的。可谁也不反感,乐于接受。最多的有好几个雅号。有个同学,由于大家都喜欢他,分别获得了刚强、秋园、喜子、小金鱼儿个绰号。此外,还有什么小D、老库、小孤孀,大泡、天王补心丹之类的。其中身材矮小的小D很有趣,经常主动地向身高体大的人挑战,但没有一个人敢同他较量。由于大家觉得把他摔倒比被他摔倒更没面子,大有欺压弱小民族之耻。总之,在课间无事闲玩的时候,同学之间总是布满了欢声笑语。

  我们班在全系的五个年级中,有好几方面特别突出。

  一个是我们的长虹诗社最突出。我们的诗社办得好、最活跃,出刊和参与的同学多,办的水平也高。经常就学术方面的题目展开讨论,有些题目讨论得很深刻,争论得也激烈。系里很多老师也特别关注,其他年级的同学甚至也间接地介人进来。社长张守庆,是一个品学兼优的好同学,也是我们班第一个进党的人,为办好诗社起了很大作用。赵维耀、齐长伐、刘少玉、于升太等一些同学都是诗社的活跃分子。

  一个是我们班的篮球队厉害,不仅全系最厉害,还经常与外系、外班的篮球队较量。在以班为单位的情况下,几乎全校无敌。在与一些系队较量中也经常获胜。队长兼中锋李文杰,稳健而灵活,前锋徐本德、陈瑞喜,后卫张治国、王安库,都是速度快、球技好、投篮淮的好队员。篮球队也有教练、裁判,经常和外系、外校比赛。一有赛事,全班同学主动往助威观战,让全班同学都很自豪。

  最值得称道是我班在全系人材第一。

  柁树森的小提琴全校第一,他的琴声曾吸引了好多同学。课余时间,在洗漱间,我们当初称之为"水屋子",经常闻声他那美妙的琴音。他的《梁祝》拉得极好,好几个同学都纷纷向他学拉小提琴,他也十分乐于帮助同学。

  郑文旭的扬琴全校第一。在全校乐队中,每当演出,他端坐正中,一副大将气概,那气势大有舍我其谁的样子。他的二胡也拉得极好,与后来64年进学的王树生并称我校二胡之王。

  那树森的相声全校第一。每当学校有文艺演出,他的相声都必上台。据说曾得到过著名相声大师侯宝林的指点。平时,他也经常逗得同学们捧腹大笑,给同学们增添了很多快乐。

  徐忠魁的体操全校第一。他的单双杠高难度动作令人咋舌。在全校同学眼前表演,连吊环、鞍马和垫上动作都做完了,也脸不变色心不跳。在他的影响下,班里好几个人加进了体操队,不过谁也没贯彻始终。

  还有张显忠的笛子、暴德芳的书法、王臻的围棋、牛立匀的花样滑冰,都是特别突出的。

  大学时代,同学们都主动地培养锻炼自己,无论在体魄上、知识上还是意志上都自觉地磨砺自己,留下了很多值得记忆的事情。

  李兴盛同学当时身体不太好·有一次黑板擦掉到地上,都把他吓病了。他便天天早上起来跑步,身体一天天好了起来。他在大学时便十分留意明清史的研究,后来成了省内外十分著名的明清史研究方面的专家,有不少的专著。他在全国着名度也很高。他开拓了“流民史说”,成为了历史研究的新领域。

  于洪君的身体当时也不太好。他从冷水浴开始,后来便达到了冷雪浴。严冷中跑到大雪中身着短裤,用雪擦拭身体。有一次,他一个人爬到了楼顶,骑在檐角上,来锻炼自己的胆量,同学们发现后吓得要命。后来,同学们送他一幅楹联:"冷冬大雪,全当温汤洗浴;危楼做戏,往来生死边沿"。一直到现在,他在山东东营退休,听说身体也依然不错。

  我们班女生很少,只有十几个人。其中秦玉兰是从五常考来的。那时她显得瘦小而虚弱,同学们对她十分关心爱护。经常劝她到校医或哈医大往看看医生。但她十分自信地说我什么病也没有。她坚持天天起来跑步锻炼。后来,在中纪委北戴河培训中心执教,很受同道们的欢迎和尊敬。好几个同学曾专程到秦皇岛往看她。记得我和老伴往看她时,临走送我们上车时,还给我们买了水果,很有同学那种留恋之情。

  戴昭铭是个那时候说"出身不好"的学生,他在年轻时学习就很刻苦。尽管在那个时代也碰到不少挫折,但他依然坚持。后来,他成了全国都很有名气的语言学家。

  我们全班同学在课余时间活跃而积极,在学习上也都十分刻苦认真。特别是在学术讨论上,按照老师的指点,先阅读大量的书籍和教材,经过思考和分析,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意见。记得在讨论司马迁的思想形成和陶渊明的思想时,同学们争论得面红耳赤,就是在“***”开始前讨论《海瑞罢官》和《谢瑶环》时,同学们也出于实事求是的态度,敢于亮出自己的见解,表现了年轻人那种无私和淳朴的性格。刘少玉、赵维耀、李先耕等人在讨论中都很有自己的观点。

  我们这届同学,都参加过"社教",经历过"十年浩劫"。在"十年***"中也都被卷进了各个派别,发生了一些对立和冲突。但是后来实现了联合,坐到了一起,"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几十年过往了,大家基本上都消除了当初的隔阂。

  "美丽山河留得半湖烟雨,王侯事业都如一局棋枰",这是明朱洪武在南京胜棋楼的一幅楹联。现在,同学们都熟悉到了无论你贫富,钱多少;无论你尊卑,官大小,职务高低;也无论你曾经荣辱、名声远近、名气如何,大概都忘不了这段时光。尽管岁月的雨打风吹送走了几十年的光阴,但只要你的生命在,这些往事就不会在你的记亿中消逝。 喜欢

当代散文随笔书籍
上一篇:秋思 下一篇:远方的月亮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