拥抱太白
楝庭
山里四月的景色,很难形诸笔墨,美的让人目迷神醉,逸兴遄飞,真的是全身心都放松了,解脱了,羽化了,就想飞上万仞高岗,将整个太白山揽进怀中。
太白山暮春之景,美在细节。甫一进山,山里人家几间茅舍,横于溪水之畔,高高低低的田块上盛开着金黄色的油菜花,那种冶艳的色调就象太阳光一样眩目,让人不敢直视。逶迤的竹篱边上,花木郁然,红的是山桃花,棕红的是樱桃花,粉红的是杏花,更有几株白色的棠梨花掩隐在胭粉队中,如冰似雪,分外刺眼,黑的是狗,黄的是鸡,白的是鹅,鸡叫犬吠,只是不闻人声,寂静如太古。日影缓缓移动,仿佛凝固了一般,岁月的变化在大山里似乎停止了,流光溢彩之间,看到的只是一幅美丽的水粉画。
沿着曲折叮咚的山溪,愈往高处走,景色的变化愈奇妙。映进眼帘的,一会儿是***开满野花的草地,一会儿是郁郁葱葱的松树林,一会儿万竿罗拜纷披散漫的毛竹园,一会儿是纠缠恣肆的藤萝。偶有一阵山风吹过,松涛声声,鸟语喳喳,流水潺潺,虫叫唧唧,如同一首颂春的交响曲。
走累了,席地而坐,深深的吸一口气,草木生香,土壤芳香,人慵懒的就想躺下来,美美的睡上一觉,乃至融进文章斑斓的大块。不经意间看到一抹斑驳的朱墙,还有那玄色高举的飞檐,便有一股禅意从心中袅袅升起,深山萧寺似在召唤人们走进暮鼓晨钟、青灯黄卷的空寂。
我登太白虽为一时兴致,但也为寻找某种启示,由于天地无极,自然深邃,人生苦短。找不到进山的伴儿,便在校园墙报栏里贴了一张广告,言明,不论男生女生,凡愿陪我登太白山者,食宿全包,三天为限。没想到还真有响应者,待到见面时不觉莞尔。来者乃大二女生,叫白梅,来自新疆石油之乡克城,祖籍河南潢川人,生的小巧玲珑,一副娃娃脸,不喜自笑,让人怜爱。我与她相识,曾教她打乒乓球、羽毛球。她还有个姐姐,叫白鹇,是学校服装模特儿。我问白梅为什么陪我上山。她说,校园呆久了闷气,不如往远足,倾听大山的呼吸。临出发时,我将行李主要是食品分成大小两个旅行包,大包我背,小包她背。登太白,必经凤县。进山,也就是小半天车程。傍午时,我和她已经进了山口。沿着小路,走了一程,惟觉得草深树密和爬高吃力,便砍了两根青竹竿儿,一人一根,有了手杖,走起来方便多了也快多了。初时,还有零星人家,胸中踏实,越爬越高,已进大山腹部,人烟皆无,寂静无声,不由得便胆怯起来,白梅紧贴着我,像一只猫儿,眼珠里透出惊慌。看山跑倒马。我们的终纵目标是高耸进云、白雪皑皑的太白主峰,看得见却远不可及,走过阔叶林,穿过针叶林,纵目远眺,天池、张飞擂鼓台还在云深不知处,更看不见终点。渐渐地,我和她走到了草甸边沿,天快黑了,山风起了,冷气袭人了。忽然发现树林边上有一座破庙,便往投宿。古庙老了,殿宇破了,香火断了,僧人没了,好在有人迹。主人是我们的老校友,一个三十多岁的四川汉子,学生物,他在山上建了一个动植物考察站,以山为家。不用交流,他就收留了我们,还张罗起晚饭来。炊烟升起来了,像朵朵白云氤氲在树梢上。他出往片刻又回来了,手中拿着一束野花,桔黄色,带红点儿,有点像香水百合花,他说,今儿你们有福,我采到了吃面花儿,有了它作浇头,裤带面就好吃多了。粗糙的野外生活,让这个老夫子变得皮实坚韧了,甚至有些像野人。白梅问他,读了那么多年书,一头扎进大山里,呆得住吗?他淡淡地说,路都是自己选择的,每一件事情总得有人做不是?在这里呆久,我已经成了大山一部分,珍稀动植物都离不开我。我尝了一口裤带面,筋道,吃面花儿脆生生的,味儿有点像绿芽菜,我赞了一声好。他说,用吃面花儿做的裤带面又叫杀头面,是当年皇上李世民吃的,穷人那会儿可没有这口福。半个月亮爬上了树梢儿,他从屋拿出一把胡琴拉了起来,一曲《江河水》,如歌如诉,勾起了我的乡愁,也召来了鸟语啁啾。那是画眉鸟在歌唱,此起彼伏,婉转如泉水下滩,只是看不到鸟儿的身影。他说,画眉识琴音,我的琴声一响,它们就会为我伴奏。为了这些鸟儿,我甘愿扎根深山。山雾升起来了,夜深了。他安排我们休息。寝室在正殿,一块木板,两床棉被,我和白梅和衣而眠,月光射进殿堂,我依稀看见观音菩萨在微笑,一脸神秘。扭头看白梅,早已进了南柯之乡,满脸安然。我想她的梦中一定有飞天起舞,天女散花。囊中食品已少到极限时,穿过最后一片草甸。我和白梅走进了天池。这是白云中的海子,辽阔,空旷,凄清,洁净,水面上有一道道细密的涟漪,却没有一片败叶枯草,就如传说中的圣水湖。石上有一只五彩斑斓的鸟儿翩翩起舞,就像一个神奇的精灵,美的让人窒息。我听说过,天地里之所以没有污秽之物,是得益于神鸟的守护。天风阵阵,雪峰映日,无语而又声,似在说,世间总有一样东西值得专心往守护,对于人而言,这是一种精神的向度,生存的理由,快乐的源泉,崇高的象征。我不能化作神鸟,却愿意谛听天籁的回声。又一天日升日落,我和白梅下了山。在校园临分手时,白梅带走了那根青竹手仗,说要做个念想。白梅走了,渐行渐远,就像一朵蒲公英不知飞到了哪里,可我还记得她,也记住了太白山。 喜欢
当代散文随笔书籍
山里四月的景色,很难形诸笔墨,美的让人目迷神醉,逸兴遄飞,真的是全身心都放松了,解脱了,羽化了,就想飞上万仞高岗,将整个太白山揽进怀中。
太白山暮春之景,美在细节。甫一进山,山里人家几间茅舍,横于溪水之畔,高高低低的田块上盛开着金黄色的油菜花,那种冶艳的色调就象太阳光一样眩目,让人不敢直视。逶迤的竹篱边上,花木郁然,红的是山桃花,棕红的是樱桃花,粉红的是杏花,更有几株白色的棠梨花掩隐在胭粉队中,如冰似雪,分外刺眼,黑的是狗,黄的是鸡,白的是鹅,鸡叫犬吠,只是不闻人声,寂静如太古。日影缓缓移动,仿佛凝固了一般,岁月的变化在大山里似乎停止了,流光溢彩之间,看到的只是一幅美丽的水粉画。
沿着曲折叮咚的山溪,愈往高处走,景色的变化愈奇妙。映进眼帘的,一会儿是***开满野花的草地,一会儿是郁郁葱葱的松树林,一会儿万竿罗拜纷披散漫的毛竹园,一会儿是纠缠恣肆的藤萝。偶有一阵山风吹过,松涛声声,鸟语喳喳,流水潺潺,虫叫唧唧,如同一首颂春的交响曲。
走累了,席地而坐,深深的吸一口气,草木生香,土壤芳香,人慵懒的就想躺下来,美美的睡上一觉,乃至融进文章斑斓的大块。不经意间看到一抹斑驳的朱墙,还有那玄色高举的飞檐,便有一股禅意从心中袅袅升起,深山萧寺似在召唤人们走进暮鼓晨钟、青灯黄卷的空寂。
我登太白虽为一时兴致,但也为寻找某种启示,由于天地无极,自然深邃,人生苦短。找不到进山的伴儿,便在校园墙报栏里贴了一张广告,言明,不论男生女生,凡愿陪我登太白山者,食宿全包,三天为限。没想到还真有响应者,待到见面时不觉莞尔。来者乃大二女生,叫白梅,来自新疆石油之乡克城,祖籍河南潢川人,生的小巧玲珑,一副娃娃脸,不喜自笑,让人怜爱。我与她相识,曾教她打乒乓球、羽毛球。她还有个姐姐,叫白鹇,是学校服装模特儿。我问白梅为什么陪我上山。她说,校园呆久了闷气,不如往远足,倾听大山的呼吸。临出发时,我将行李主要是食品分成大小两个旅行包,大包我背,小包她背。登太白,必经凤县。进山,也就是小半天车程。傍午时,我和她已经进了山口。沿着小路,走了一程,惟觉得草深树密和爬高吃力,便砍了两根青竹竿儿,一人一根,有了手杖,走起来方便多了也快多了。初时,还有零星人家,胸中踏实,越爬越高,已进大山腹部,人烟皆无,寂静无声,不由得便胆怯起来,白梅紧贴着我,像一只猫儿,眼珠里透出惊慌。看山跑倒马。我们的终纵目标是高耸进云、白雪皑皑的太白主峰,看得见却远不可及,走过阔叶林,穿过针叶林,纵目远眺,天池、张飞擂鼓台还在云深不知处,更看不见终点。渐渐地,我和她走到了草甸边沿,天快黑了,山风起了,冷气袭人了。忽然发现树林边上有一座破庙,便往投宿。古庙老了,殿宇破了,香火断了,僧人没了,好在有人迹。主人是我们的老校友,一个三十多岁的四川汉子,学生物,他在山上建了一个动植物考察站,以山为家。不用交流,他就收留了我们,还张罗起晚饭来。炊烟升起来了,像朵朵白云氤氲在树梢上。他出往片刻又回来了,手中拿着一束野花,桔黄色,带红点儿,有点像香水百合花,他说,今儿你们有福,我采到了吃面花儿,有了它作浇头,裤带面就好吃多了。粗糙的野外生活,让这个老夫子变得皮实坚韧了,甚至有些像野人。白梅问他,读了那么多年书,一头扎进大山里,呆得住吗?他淡淡地说,路都是自己选择的,每一件事情总得有人做不是?在这里呆久,我已经成了大山一部分,珍稀动植物都离不开我。我尝了一口裤带面,筋道,吃面花儿脆生生的,味儿有点像绿芽菜,我赞了一声好。他说,用吃面花儿做的裤带面又叫杀头面,是当年皇上李世民吃的,穷人那会儿可没有这口福。半个月亮爬上了树梢儿,他从屋拿出一把胡琴拉了起来,一曲《江河水》,如歌如诉,勾起了我的乡愁,也召来了鸟语啁啾。那是画眉鸟在歌唱,此起彼伏,婉转如泉水下滩,只是看不到鸟儿的身影。他说,画眉识琴音,我的琴声一响,它们就会为我伴奏。为了这些鸟儿,我甘愿扎根深山。山雾升起来了,夜深了。他安排我们休息。寝室在正殿,一块木板,两床棉被,我和白梅和衣而眠,月光射进殿堂,我依稀看见观音菩萨在微笑,一脸神秘。扭头看白梅,早已进了南柯之乡,满脸安然。我想她的梦中一定有飞天起舞,天女散花。囊中食品已少到极限时,穿过最后一片草甸。我和白梅走进了天池。这是白云中的海子,辽阔,空旷,凄清,洁净,水面上有一道道细密的涟漪,却没有一片败叶枯草,就如传说中的圣水湖。石上有一只五彩斑斓的鸟儿翩翩起舞,就像一个神奇的精灵,美的让人窒息。我听说过,天地里之所以没有污秽之物,是得益于神鸟的守护。天风阵阵,雪峰映日,无语而又声,似在说,世间总有一样东西值得专心往守护,对于人而言,这是一种精神的向度,生存的理由,快乐的源泉,崇高的象征。我不能化作神鸟,却愿意谛听天籁的回声。又一天日升日落,我和白梅下了山。在校园临分手时,白梅带走了那根青竹手仗,说要做个念想。白梅走了,渐行渐远,就像一朵蒲公英不知飞到了哪里,可我还记得她,也记住了太白山。 喜欢
当代散文随笔书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