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模板由短文学出品,请您保留底部链接信息,我们对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返回首页您现在的位置: > 散文精选 > 精美散文 > 文章内容

淡然,快乐人生的真谛

作者: 风之羽 来源: 网络转帖 时间: 2011-11-26 阅读: 在线投稿
  

  

  得之淡然,失之坦然,成不傲然,败不茫然,一切顺其自然。

  ——题记

  “淡”是很简单的一个字,却蕴含很深的哲理。

  它不是平淡无味,而是有取有舍,有收有放,有得有失。

  高山无语,深水无波。大地无语,苍茫无垠。

  用平常心淡然处世,方能举重若轻。淡然处世,是对人生的宽容。绚烂至极回于平淡,不是平庸之平,而是素净质朴、宁静深沉,是深邃的执着,是内心的祥和,是深进的淡定,是人生境界的极致。

  淡然的人,生活有条不紊,工作兢兢业业,生活中怡情养性,体面而不张狂,不做强人,也不做附庸。由于,人生需要执着,更需要随缘,缘来惜缘,缘往尽释,才可以从容恬雅。

  一代名相诸葛亮,固然满腹才华,但他淡泊明志,宁静致远;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虽是两朝元老,但不倨傲,不贪功,不专权,被人尊敬有加。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们视为聪明的化身效仿的榜样。

  “智者乐山山如画,仁者乐水水无涯。从从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细雨朦胧小石桥,东风荡漾小竹筏。夜无明月花独舞,腹有诗书气自华。”回回田园的陶渊明是恬谈的,他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躬耕田野,戴月荷锄,放弃了公牍之劳,不为五斗米折腰,在自由安闲中度过自己的舒适人生。

  每个人都在追寻幸福,而究竟作甚幸福?

  试看古今中外之人,或为名而惑,或为利而动,或为禄而烦,或为情所恼。把名、利、禄、情视为人生的最高追求,却不知人生的最大的幸福在于心的淡然和放下,在于退,在于舍。

  爱过,痛过,恨过,拥有过,失往过,这便是幸福生活的全部内涵。只要你真正拿得起而且放得下,你就是幸福快乐的人。

  曾子说:“知止而后能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实在,淡然放下是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是人生更高的境界。

  幸福的人生还在于怎样感受和体会。没有在雪窖冰天里踯躅过得人,不会感到热室轻裘的舒坦;没有经历饥饿煎熬的人,不知道温饱的幸福;没有过殚精竭虑的人,不会有大彻大悟的淡然。几度遭贬的苏东坡是淡然的,浩浩荡荡的长江陶冶他的情操,乱石穿空的堤岸磨练了他的意志,使他领悟了人生的真谛,寄情江月,淡然处世。

  向往功名利禄,对人来说原是非常自然的事情。但同时,也要明白,所有的权势、名利、地位,不会永远存在,也不会属于你的唯一和永恒,那只是暂时的绚丽和荣耀,如同云烟过眼,都会被时间分段被年龄买断被岁月隐往。同样的一把小提琴,可以演奏出忧伤无比的“安魂曲”,也可以演奏兴高采烈的“欢乐颂”。

  “淡”是质朴、平淡、简约、无旁斜出、无烦罕奢华,有的只是一如既往,踏实争取;有的是坦然自若,波涛不惊;有的是陋室对弈,把酒临风。有的是晓风看月,***远瞩;有的是粗茶淡饭,妇孺合欢;有的是深居简出,清风进世。

  淡者,宽容、谨慎、执着、从不忘乎所以。淡是底色。成就华章,心灵淡然若水,人生便如行云流水。轻易飘逸。看清生活的实相,有助于保持清醒头脑,减少来日的遗憾;看清生活的实相,就能及早在心里留一个自我调整的空间,从而在顺境时能淡然,在逆境时坦然,使人生的行动迈得更从容,迈得更稳健。

  人生就像一场盛宴。平淡是它的本色,自然是它的历程,清纯是它的馈赠,淡然是它的胸襟,前瞻是它的视角,信念是它的旗帜,坚强是它的风骨,开拓是它的利剑。能坚守清纯的人,不因岁月的流逝而变得粗俗,不受世俗的污染而丧失本真。能够淡然处之的人,不因物欲得失而变得焦虑,不受世风的侵袭而背离轨道;历尽人生的磨难,仍对未来寄予厚看;饱经世事的风霜,仍对朋友投以热忱。这是真正的历练,一种经过生活漂染、岁月过滤后的释然而潇洒的至尊。

  读书清净,看花欢喜。清纯而淡定的人善于用感恩的心境面对跌宕起伏的人生。沙滩踏浪,***听风,领悟落叶飘飞的深意,赏玩朝阳东升的美景。一湾溪流,激扬岁月的钟叫;一波巨澜,昭示心灵的哨音;一杯清茶,斟酌际遇的变迁;一樽美酒,品味人世的离情。亲见三千年湖光山色,超越平凡孕育生机活力;体味八万里蓝宇长空,历尽风尘显露深邃温馨。

  “把尘世的礼物扔到愚人的脚下吧,请赐给我不受烦扰的心灵!”这是哲人的睿语。命运之神的最高奖赏,不是才华横溢,不是美丽尽顶,不是富甲天下,不是一呼百应,而是心灵的清净与升华。这是人生的履历中至高无上的东西。于颠簸起伏中演绎坚强,于高低错落中战胜忧伤。从简单渐趋复杂,再从沧桑回回自然。人生的诸般历练、诸多奥秘,也许尽在于此!

  得之淡然,失之坦然,成不傲然,败不茫然,一切顺其自然。人的一生,就是潮起潮落的过程,淡然,快乐人生的真谛! 喜欢

  所属专题:2011国庆节诗歌散文

当代散文随笔书籍
上一篇:重游太行山 下一篇:读你,永不厌倦

相关阅读

发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