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歌声伴飞夕阳红
伟大的音乐家贝多芬指出:“音乐能使人从精神里爆发出火花。”音乐既是一门极富魅力的高雅艺术,又是老幼咸宜、雅俗共尝的大众文化。歌声是历史的见证,歌声能使生活更美好,它能使你愉悦,使你振奋,使你勇往直前!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改善和进步,以及现代传媒手段日新月异,音乐文化已迈进了我国的千家万户。唱歌、弹琴、听音乐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业余时间的第一爱好,我们老同道也不例外。很多老同道源于对音乐的共同爱好而聚集到省、市、区办老年大学的音乐、合唱班,会心地学唱优美动听的国内外著名歌曲。过往在职时没条件园的“音乐梦”今天美梦成真了!如省老干部大学四个音乐(唱歌)班报名者期期暴满,即说明教、学唱歌确实深受老同道的欢迎。还有一大批有一定基础的老年音乐爱好者则参加到老干合唱团往“深造”,不但自娱自乐,还担负起配合形势,如五十周年国庆、香港回回、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等重大节日的音乐演出和参与全国、省、市、区举办的大小合唱比赛等光荣任务。
湖南老干部合唱团(成立于1985年)、湖南友好合唱团(成立于1960年)、长沙市爱晚合唱团(成立于1988年)等常设的业余音乐团体,今天成了大批“银发歌星”之家,成为他们老有所乐的圣殿,老有所为的奉献平台。他们不畏酷热与严冷常年进行多声部排练合唱歌曲,参加全国及省市合唱比赛活动。1996年,由文化部和中国合唱协会主办的《永远的辉煌》首届老年人合唱节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500余老同道共唱了五天五夜。湖南友好合唱团赴京参赛成绩不错,捧回了银奖《翠竹杯》。湖南老干部艺术团参加了第五届(广州,2003)及第八届(天津,2006)全国老年合唱节比赛,获得红棉金质奖及风采奖的荣誉。2004年10月在首届中国湖南《金旋律》音乐节暨湖南省第三届合唱艺术节上,该团演唱了多声部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灿烂阳光下》,荣获“芙蓉奖”(一等奖)。
此外,类似的重大老年音乐活动诸此起彼伏,如《夕阳红》全国老年电视合唱比赛、《金秋颂》湖南省老年合唱比赛等,2007年7月,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首届全国合唱比赛刚在长沙落下帷幕,湖南省第四届老年合唱节又将于今年10月在长沙举行。以上种种音乐赛事得以频频举办,首先说明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老年群体精神文化生活的关心和肯定,同时也说明老年群体生活离不开音乐,歌声与夕阳人有缘。正是“桑榆未晚心犹在,满腔热血颂晚霞”。“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一曲《夕阳红》的歌声伴飞全社会的夕阳人!
老年人爱唱歌,虽说嗓子不如年轻人鲜活、明亮,但以其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真情唱得动心、动人。他们从红军时代开始唱歌,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唱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大半个世纪中的哀与乐,革命与建设中的挫折与成功,都刻进层层的皱纹里,染在斑斑的鬓发中。《长征》路上的红军战士,《太行山》的游击健几,《宝塔山》边的红心学子,都是他们的同龄人。《井冈山》的扁担,《西柏坡》的油灯,都曾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鼓舞过他们的斗志。如今唱起这些“老”歌来怎能不动心、不动情呢!不仅如此,他们还熟悉地唱出19世纪的西欧、20世纪40、50年代的前苏联(俄罗斯)歌曲,唱出那种脍炙人口的《小夜曲》的优美细腻、《伏尔加纤夫》的伸展辽阔。他们的歌,老年人爱听,它使他们欣喜地回忆起那逝往的火热年代;年轻人也爱听,它使他们感受到完全不同于社会流行歌曲的一种无比清新和激越的旋律,心灵受到震憾,思想得到启迪。
歌曲演唱方法,一般可分为美声、民族、通俗唱法三大类。美声唱法:17—18世纪盛行于欧洲各国,后对世界各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特点是多运用胸腹式呼吸,要求吸得深而饱满,气味流畅自如,音色优美,花样装饰乐句流丽灵活,唱高音时气味从腹部(丹田)经过一条通道使声音从头的上部自由放出来,声音托在气上。
民族唱法:是民族、民间唱法与中西结合唱法的统称。注重声音的民族性,,讲究声情并茂,字正腔园。讲究根据普通话、地方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发音规律来处理发声、共叫、行腔。由于我国各民族都有丰富多彩的声乐作品,民族唱法可大致分为为南方和北方两大类。南方的歌唱多以细腻、婉转、缠绵、优美为其特点,北方的歌唱则以粗犷、高亢、气势豪壮见长。
通俗唱法:又叫“流行歌曲”唱法,具有通俗性、自娱性等特点,一般共叫运用未几,呼吸运用较浅,以真声为主。它擅长于抒发以个人为主体的内心情感,表演具随意性。兴起发展是改革开放的八十、九十年代。特别是1986年全国第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分设美声、民族、通俗唱法三组进行后,在我国这三种唱法“三足顶立”的局面就得以正式形成。
但合唱不同如个人演唱,它是一门集体的声乐艺术,讲究***、同一、平衡等规律。不同声部你高我低,我响你轻;旋律横着走,和声立着行。张驰处理得当才能使旋律活动,层次分明才能有清楚的和声。老同道对待合唱练习认真执着,他们练发声、学乐理,继续民族唱法的字正腔园,鉴戒美声唱法的上下通顺,为塑造“人声组合的美”,用有控制的发声唱出合乎合唱规律的艺术水平,真是可喜可贺!
然而,部分老年音乐爱好者还是“乐盲”,想唱歌却不会识谱,拿着歌谱茫然无知,只能“看谱兴叹”,除了在老年大学音乐班上课时随着老师一句句学唱外,平时只好随着卡拉Ok“伴学”新歌,既难唱准又显笨拙,有时甚至陷进尴尬之中,好个没趣,真是“卡拉”不“Ok”了!所以我建议老年大学的音乐班(唱歌班)的老师们不应单纯教老同道唱会某一支歌,而应教他们一些简谱知识。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要学会自己独立视唱新歌好歌,就得识谱,亦即懂得记谱法。记谱法就是以书面形式将乐曲记录下来的方法。记谱的方法很多,如五线谱、简谱、工尺谱、六线谱、减字谱等。无论哪一种记谱法,其基本原理都是一样,即用不同的符号或文字表示音的高低、是非、强弱以及调式、演唱速度、力度和感情表达等等。
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l、2、3、4、5、6、7”表示音乐中的七个基本唱名记谱的方法。它的优点是简明通俗,调式感强,易懂易学,便于把握,便于推广,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欢迎与喜爱。我国出版歌曲和民族器乐曲大都采用简谱。
在我国和世界各民族人民众中流传着很多优秀的歌曲,它赞美创造性的劳动,讴歌劳动者的业绩、生活和爱情;它体现了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对崇高事业的奉献精神,对公民责任感的认定,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它以真挚纯朴的诗意语言和优美音乐语汇抒发对情爱和幸福生活的体验,对人性真善美的弘扬。好的歌曲作品中都跃动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喷薄出一股使人奋发向上的***与活力。老年朋友们,愿你们的晚年生活中布满优美动听而又积极向上的歌声,让我们在歌声中憧憬晚年,放飞夕阳,健康长寿。
(注:此文刊在2007年10月15日《湖南老干部大学》报) 喜欢
当代散文随笔书籍
随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的不断改善和进步,以及现代传媒手段日新月异,音乐文化已迈进了我国的千家万户。唱歌、弹琴、听音乐已成为广大人民群众业余时间的第一爱好,我们老同道也不例外。很多老同道源于对音乐的共同爱好而聚集到省、市、区办老年大学的音乐、合唱班,会心地学唱优美动听的国内外著名歌曲。过往在职时没条件园的“音乐梦”今天美梦成真了!如省老干部大学四个音乐(唱歌)班报名者期期暴满,即说明教、学唱歌确实深受老同道的欢迎。还有一大批有一定基础的老年音乐爱好者则参加到老干合唱团往“深造”,不但自娱自乐,还担负起配合形势,如五十周年国庆、香港回回、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红军长征70周年等重大节日的音乐演出和参与全国、省、市、区举办的大小合唱比赛等光荣任务。
湖南老干部合唱团(成立于1985年)、湖南友好合唱团(成立于1960年)、长沙市爱晚合唱团(成立于1988年)等常设的业余音乐团体,今天成了大批“银发歌星”之家,成为他们老有所乐的圣殿,老有所为的奉献平台。他们不畏酷热与严冷常年进行多声部排练合唱歌曲,参加全国及省市合唱比赛活动。1996年,由文化部和中国合唱协会主办的《永远的辉煌》首届老年人合唱节在北京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3500余老同道共唱了五天五夜。湖南友好合唱团赴京参赛成绩不错,捧回了银奖《翠竹杯》。湖南老干部艺术团参加了第五届(广州,2003)及第八届(天津,2006)全国老年合唱节比赛,获得红棉金质奖及风采奖的荣誉。2004年10月在首届中国湖南《金旋律》音乐节暨湖南省第三届合唱艺术节上,该团演唱了多声部的《美丽的草原我的家》、《在灿烂阳光下》,荣获“芙蓉奖”(一等奖)。
此外,类似的重大老年音乐活动诸此起彼伏,如《夕阳红》全国老年电视合唱比赛、《金秋颂》湖南省老年合唱比赛等,2007年7月,第六届中国音乐《金钟》奖首届全国合唱比赛刚在长沙落下帷幕,湖南省第四届老年合唱节又将于今年10月在长沙举行。以上种种音乐赛事得以频频举办,首先说明党和政府以及全社会对老年群体精神文化生活的关心和肯定,同时也说明老年群体生活离不开音乐,歌声与夕阳人有缘。正是“桑榆未晚心犹在,满腔热血颂晚霞”。“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一曲《夕阳红》的歌声伴飞全社会的夕阳人!
老年人爱唱歌,虽说嗓子不如年轻人鲜活、明亮,但以其丰富的阅历和深厚的真情唱得动心、动人。他们从红军时代开始唱歌,经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一直唱到新中国成立后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大半个世纪中的哀与乐,革命与建设中的挫折与成功,都刻进层层的皱纹里,染在斑斑的鬓发中。《长征》路上的红军战士,《太行山》的游击健几,《宝塔山》边的红心学子,都是他们的同龄人。《井冈山》的扁担,《西柏坡》的油灯,都曾在黎明前的黑暗中鼓舞过他们的斗志。如今唱起这些“老”歌来怎能不动心、不动情呢!不仅如此,他们还熟悉地唱出19世纪的西欧、20世纪40、50年代的前苏联(俄罗斯)歌曲,唱出那种脍炙人口的《小夜曲》的优美细腻、《伏尔加纤夫》的伸展辽阔。他们的歌,老年人爱听,它使他们欣喜地回忆起那逝往的火热年代;年轻人也爱听,它使他们感受到完全不同于社会流行歌曲的一种无比清新和激越的旋律,心灵受到震憾,思想得到启迪。
歌曲演唱方法,一般可分为美声、民族、通俗唱法三大类。美声唱法:17—18世纪盛行于欧洲各国,后对世界各国声乐艺术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其特点是多运用胸腹式呼吸,要求吸得深而饱满,气味流畅自如,音色优美,花样装饰乐句流丽灵活,唱高音时气味从腹部(丹田)经过一条通道使声音从头的上部自由放出来,声音托在气上。
民族唱法:是民族、民间唱法与中西结合唱法的统称。注重声音的民族性,,讲究声情并茂,字正腔园。讲究根据普通话、地方方言和少数民族语言的发音规律来处理发声、共叫、行腔。由于我国各民族都有丰富多彩的声乐作品,民族唱法可大致分为为南方和北方两大类。南方的歌唱多以细腻、婉转、缠绵、优美为其特点,北方的歌唱则以粗犷、高亢、气势豪壮见长。
通俗唱法:又叫“流行歌曲”唱法,具有通俗性、自娱性等特点,一般共叫运用未几,呼吸运用较浅,以真声为主。它擅长于抒发以个人为主体的内心情感,表演具随意性。兴起发展是改革开放的八十、九十年代。特别是1986年全国第二届青年歌手电视大奖赛分设美声、民族、通俗唱法三组进行后,在我国这三种唱法“三足顶立”的局面就得以正式形成。
但合唱不同如个人演唱,它是一门集体的声乐艺术,讲究***、同一、平衡等规律。不同声部你高我低,我响你轻;旋律横着走,和声立着行。张驰处理得当才能使旋律活动,层次分明才能有清楚的和声。老同道对待合唱练习认真执着,他们练发声、学乐理,继续民族唱法的字正腔园,鉴戒美声唱法的上下通顺,为塑造“人声组合的美”,用有控制的发声唱出合乎合唱规律的艺术水平,真是可喜可贺!
然而,部分老年音乐爱好者还是“乐盲”,想唱歌却不会识谱,拿着歌谱茫然无知,只能“看谱兴叹”,除了在老年大学音乐班上课时随着老师一句句学唱外,平时只好随着卡拉Ok“伴学”新歌,既难唱准又显笨拙,有时甚至陷进尴尬之中,好个没趣,真是“卡拉”不“Ok”了!所以我建议老年大学的音乐班(唱歌班)的老师们不应单纯教老同道唱会某一支歌,而应教他们一些简谱知识。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要学会自己独立视唱新歌好歌,就得识谱,亦即懂得记谱法。记谱法就是以书面形式将乐曲记录下来的方法。记谱的方法很多,如五线谱、简谱、工尺谱、六线谱、减字谱等。无论哪一种记谱法,其基本原理都是一样,即用不同的符号或文字表示音的高低、是非、强弱以及调式、演唱速度、力度和感情表达等等。
简谱是用阿拉伯数字“l、2、3、4、5、6、7”表示音乐中的七个基本唱名记谱的方法。它的优点是简明通俗,调式感强,易懂易学,便于把握,便于推广,深受广大音乐爱好者的欢迎与喜爱。我国出版歌曲和民族器乐曲大都采用简谱。
在我国和世界各民族人民众中流传着很多优秀的歌曲,它赞美创造性的劳动,讴歌劳动者的业绩、生活和爱情;它体现了对远大理想的追求,对崇高事业的奉献精神,对公民责任感的认定,对社会、对国家、对人类命运的深切关注;它以真挚纯朴的诗意语言和优美音乐语汇抒发对情爱和幸福生活的体验,对人性真善美的弘扬。好的歌曲作品中都跃动着积极的人生态度,喷薄出一股使人奋发向上的***与活力。老年朋友们,愿你们的晚年生活中布满优美动听而又积极向上的歌声,让我们在歌声中憧憬晚年,放飞夕阳,健康长寿。
(注:此文刊在2007年10月15日《湖南老干部大学》报) 喜欢
当代散文随笔书籍
上一篇:也谈跳交谊舞及其在我国的兴衰 下一篇: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